——记沧州大化聚海公司共产党员杨金辉
杨金辉在现场反复核对各项指标、数据。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随着疫情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控物资全面告急。关键时刻,中国化工旗下沧州大化聚海公司利用自身装置具有生产次氯酸钠消毒剂原料的有利条件,紧急转产,全力以赴生产次氯酸钠,保障防疫物资需要。
为使生产装置尽快具备生产次氯酸钠能力,最大限度提高产能,聚海公司紧急下达了技改攻关、流程设计、施工操作等一系列指令。该公司原料装置工程师、共产党员杨金辉成为承担重任的第一人选。
临危受命领下军令状
时钟回到最初的那个节点。这天傍晚,爱人由于贫血,头晕症又犯了,杨金辉正在厨房忙碌。
这时,电话铃响了起来——
“金辉,刚才接到集团紧急任务,请你立即返回单位,参加次氯酸钠生产技术研讨会!”领导的语气低沉而急切。
杨金辉看了爱人一眼,眼神里充满了内疚。
“你赶紧吃点东西再去单位吧!”爱人很理解他。
“不了,我赶紧去赶车,晚饭到单位吃吧。”杨金辉说。
1小时20分钟后,杨金辉已经坐在了离家100千米外的生产装置区会议室。
“疫情严峻,人命关天,而防疫物资非常紧缺,集团给我们下达了转产增产次氯酸钠的指令。我们目前能够尽快实现的是日产量40吨。按现有工艺,即使把参数调整到最大,降低我们主产品TDI的生产负荷,次氯酸钠日产量也只有60吨左右。”聚海公司总工程师陈香录简明扼要地把任务和困难和盘托出。
“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怎么办?一句话,撸起袖子加油干,拼出命来也要保证下游企业防疫原料的需要。现在我宣布:次氯酸钠技改攻关团队成立,成员就是在座的各位。从现在开始到任务完成,所有人不能离开厂区半步。现在谁来做项目的策划和施工牵头人?”陈香录说。
虽是询问的语气,陈香录的目光却投向了杨金辉。他知道,作为原料装置工程师,杨金辉最熟悉工艺流程,对技改工作驾轻就熟,只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陈总,我来吧。”迎着陈香录的目光,杨金辉攥了攥拳头,坚定地站了起来,领下了军令状。
反复推敲制订技改方案
杨金辉当即进入角色。他把人员分成几组,设备运行资料整理、施工前期准备、现场运行分析等等,各项工作在几分钟内全部铺开。
顶着雪花走出温暖的办公室,杨金辉现在最关键的任务是去现场核定每一台设备的生产潜力。这些设备的所有参数如何匹配,才能确保整套装置安全高效运行,他必须率先掌握第一手资料。
天寒地冻,一个冬天没有见面的雨雪也来凑热闹,大风夹杂着雪花,打在脸上就像被刀割一样。杨金辉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疼痛,此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方案设计出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产品生产出来。
他一丝不苟地对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管线进行测算、考察,结合次氯酸钠的特性和生产工艺,在脑海里对各种数据进行着对比、排列,一个个念头冒出来又被否定。就这样,他在寒冷的雨夜里整整呆了4个多小时,终于制订出以调整尾气撤压、储槽撤压、调高冷冻机组工艺参数为主要内容的技改方案,并当场通过。
优化调整产出合格产品
方案确定后,杨金辉让大伙都休息一会,养精蓄锐,天亮了立马施工。他督促大伙休息,自己却不肯浪费分秒,而是连续作战,对施工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了逐一标注,并编制风险管控措施和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相关技术文件。
天亮了,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改施工中,对所有需要调整的设备、工艺,全部亲自进行验收,确保了所有技改环节都按照方案落实。
从他接到任务到制订各种方案,从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到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这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仅仅用了58个小时。
经过精心操作、优化调整,次氯酸钠的日产量一次次在刷新,40吨、60吨、140吨、230吨、500吨……一辆接一辆运输次氯酸钠的车驶离了厂区,他们驶向抗疫的最前沿,驶向最需要的战场。
杨金辉,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让鲜红的党旗更加光彩亮丽。